2024年3月2日,格致论道·未来少年第四期演讲活动“梦想绽放”在北京DO RE MI剧场举办。10位来自海淀区的青少年登台演讲,分享了他们求知、探索、努力追梦的动人故事。尝试AI眼科辅助诊断,开展化学实验探索,专注绘画艺术,投身体育运动……10位少年用他们的热爱与努力,讲述了各自的成长经历,展现出新时代少年敢思、敢想、敢做的蓬勃气息。来自海淀区的志愿者代表和中学生共350余人现场参与了本次活动。
曲剧是北京的地方传统戏曲,它独具特色,脍炙人口。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的赵皓岩,从初中开始就迷上了北京曲剧,他出演的曲剧《正红旗下》荣获北京市票友曲剧比赛中学组金奖、北京市艺术节戏曲比赛小组金奖等。在演讲中,他投入的唱段和幽默的演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绘画是最能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形式。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想象的世界,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13岁少年刘同洲的心愿。他从小就喜欢绘画,特别对画动物、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用画笔描绘出自己想象的世界。在他的笔下,我们身边的各种事物都增添了让人震撼的、奇幻的色彩。演讲中,他展示了不同的灵感下创作的精彩作品,分享了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和感悟,他希望“未来能让大家看到更多不一样的奇幻世界”。
互联网是信息的大熔炉,导致各种虚实难辨,我们常常会被一些虚假信息所误导。面对这个问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的鹿馨宁,从小小的胡萝卜出发,通过科学的探索和思考,诠释了新时代少年面对网络信息的理性判断。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辛雨菲作为一名垒球运动员,分享了她从最初的替补队员,一点点成长为学校的主力投手,再闯入省级比赛、全国性比赛的成长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青少年敢于挑战自我,不断成长的朝气和精神。
很多人都学过英语,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的刘昊轩同学分享了他学习英语的许多独特技巧,让我们对语言的学习有了新的感悟。
人工智能的发展无疑是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人大附中的谢昕然从小就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开始尝试利用AI技术来辅助青光眼的诊断,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帮助到偏远地区的青光眼患者。她的分享,让我们感受了AI已经逐渐走进了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黄晏清分享《故乡的年》,在演讲中,她通过讲述故乡过年的各种礼仪和美食,表达了浓浓的故乡情,她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关注乡村,将乡土文化传承下去。
在2月26日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女子冰球赛场上,北京队夺得女子青年组金牌。本场活动的演讲者之一,就是北京队的门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的陈禹含,刚刚从冬运会赛场夺冠归来的她,为大家讲述了与冰球的一路走来的成长故事。
在课余时间旅行,追求更广阔的天空,是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曹淑轩的爱好。她分享了在旅行中认识的世间美好和收获的那些成长,启发我们重新去思考旅行与学习、与生活、与未来的关系。
来自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的张子墨现场展示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实验,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极大兴趣和阵阵掌声。作为一个化学迷,他从小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甚至自己在家里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实验室,他的分享,让我们体会到了化学的魅力,对化学有了新的认识。
本次活动由格致论道与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协办。
“格致论道·未来少年”原称“SELF+未来少年”,是格致论道专门为青少年演讲者举办的活动。该活动立足海淀区,面向全国,择优选择 12~18 岁之间的优秀青少年登台演讲,分享在生活、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希望通过孩子们的分享,给全国更多青少年带来启迪和思考。未来少年活动由格致论道与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联合发起。自2020年举办以来,已有36名学生通过“少年科学宣讲团”训练营活动脱颖而出,登上演讲舞台,展露出了海淀青少年的蓬勃精神,彰显了海淀市民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优良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