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美好
不仅是习习的晚风
五彩斑斓的火烧云
更是科学与文化的滋养
这个夏天 三场演讲
约你共享清凉时光
7月28日、8月18日、8月25日
欣赏昆虫之美,关注身边的鸟类
解读古代星图,探索植物身份证
聆听火箭与空间站的故事
一览画师笔下的远古生物
少年们,路且长
就让平淡的日子泛着光吧!
7月28日第一弹
演讲嘉宾:
郑爱华《蜱虫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接受病毒学的训练。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任媒介与病毒互作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病毒-蚊蜱-动物-人类之间的关系。
周乾《故宫神兽》
故宫博物院 研究馆员
故宫古建专家,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古建筑、馆藏文物科学保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16种。代表著作有《故宫建筑细探》、《太和殿》、《故宫古建筑结构分析与保护》等。
宋晓光《空间站》
航天五院 副高级工程师
航天五院空间站控制系统设计师,从事载人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先后参与完成交会对接攻关任务、国内首个空间实验室研制任务。全程参与完成空间站工程的设计、发射以及运营任务。
徐可意《城市鸟类》
自然摄影师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热爱自然生态尤其是野生动物。在30岁之前背包完成了7大洲、4大洋、南北极的旅行拍摄。图文作品多次发表于知名媒体,并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奖,是首届中国野生生物视频年赛获奖者。
8月18日第二弹
演讲嘉宾:
彩万志《昆虫之美》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植物保护学报》主编、Insects等10个国内外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昆虫分类、基因组与进化、昆虫学史与昆虫文化等,发表论文400余篇。主讲的“普通昆虫学”被评为国家级普通昆虫学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负责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邓文洪《南极动物》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主任,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主任。世界雉类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鸟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担任《Frontier Biology in China》、《Journal of Raptor Research》等杂志编委。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省部级基金2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编著和参编专著7部。曾参加中国第34、35、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对南极阿蒙森海及宇航员海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了系统调查。
李亮《古代星图》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英文期刊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和中文期刊《中国科技史杂志》 编委。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著作《大统历法研究》、《灿烂星河:中国古代星图》等,译著《4000年中国天文史》,古籍整理《历引三种》、《治历缘起》等,还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少儿彩绘版)》、《天文观象 日月星辰》等科普著作。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等奖项。相关科普著作曾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等奖项。
辛天怡《植物身份证》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CSC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基于本草基因组学,将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和DNA条形码鉴定等关键技术应用于中药鉴定领域,建立中成药基原物种鉴定新方法。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
8月25日第三弹
演讲嘉宾:
周炳红《太空探索》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研究员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流体力学及飞行器设计,长期负责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剂晃动及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流动与传热研究。近年来,开展了小天体科学、防御与利用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部门长征2号上面级离轨、长征3号嫦娥工程中上面级长时间滑行、长征5号改进设计、长征7号优化设计、新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等型号和任务。担任《科技袁人》、《央视频直播》、《科技解码》等栏目科普专家。曾获科普中国2022年度优秀创作者称号。
北京林业大学 副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任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秘书处科学部官员,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鹤类专家组和中国专家组成员,朱雀会理事等职,主要以鹤类、雁类和鸻鹬类为研究对象,聚焦于长江中游水文情势变化与越冬水鸟响应机制、迁徙鸟类保护策略、青藏高原湿地、滨海湿地保护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承担过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专家子课题等多个项目,发表SCI论文40余篇。
陈瑜《古生物绘画》
科学画师
微博大V@宁静海的菊石君,一个影视动画专业毕业沉溺于养花种草的古生物爱好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画师,在职和现在部分工作就是根据学者的科研成果绘制相关的古生物复原图,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接触这些曾经活生生的洪荒古兽,让过去的它们和现在的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和空间的洪流,于此时此刻再次相遇。
李右溪《甲骨文》
汉字文化推广者
甲骨文研究方向毕业,在互联网平台科普甲骨文和汉字相关知识,收获全网粉丝30w+,点赞100W+。致力于发掘卜辞背后的文化与故事,将古老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致力于梳理每个汉字的生命轨迹,讲述汉字故事。创作内容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网、China Daily等多家媒体报道,本人曾受邀在“汉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讨会”等多项学术会议上发言,探讨文化传播的议题。
活动时间:第一弹2023年7月28日 14:00-16:00
第二弹2023年8月18日 14:00-16:00
第三弹2023年8月25日 14:00-16:00
活动地点: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大厦601小剧场
报名扫描二维码
7月28日报名 8月18日报名 8月25日报名
报名注意事项:
1.报名确认短信将于活动前一天发送;
2.每位观众均须实名制预约报名,“一人一报”。家庭、集体等同行参观每人均须独立完成实名制预约报名,不接受团体报名,报名成功后,名额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赠;
3.活动当天,凭预约报名成功的短信进入;
4.建议佩戴口罩,自备饮水,绿色出行。
直播媒体:人民日报新媒体 央视频 光明网 中国青年报 科技日报 视频号 bilibili 微博 百度百家号 腾讯视频 蔻享学术 北京卫视北京时间
格致论道讲坛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格致校园发起方:格致论道讲坛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
格致校园战略支持: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本期活动主办方: 格致论道讲坛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
媒体支持: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频、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共青团中央、光明网、环球时报、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观察者网、瞭望智库、环球科学、科普时报、百度百家号、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腾讯科技、哔哩哔哩、新浪科技、网易公开课、爱奇艺、秒拍、快手、微博科普、企鹅号、知乎、虎嗅网、喜马拉雅FM、搜狐视频、蔻享学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媒体平台
关于格致论道讲坛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科学文化讲坛。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交流,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每月举办一期演讲活动,邀请来自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嘉宾分享思想和观点。
关于格致校园
“格致校园”,是“格致论道”讲坛在中小学校园举办的科学演讲活动,带领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家走进校园,面向中小学生、初高中学生讲述科学知识,分享科学家的科研故事,让孩子们体会科学的乐趣,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在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的联合推动下,目前已经在中小学校举办了34场演讲活动。